讓慢性中耳炎患者“重塑新聲”——吉林省一汽總醫(yī)院開展聽骨鏈重建技術
時間:2025-07-01
來源:吉林省一汽總醫(yī)院
什么是聽骨鏈
在我們的耳朵里藏著守護聲音的小衛(wèi)士,它們是3塊米粒大小的骨頭——聽骨。它們雖然微小,卻在聲音傳遞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,分別為錘骨、砧骨和鐙骨。三者像鎖扣一樣相互連接,當外界的聲音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時,鼓膜會像鼓面一樣振動,聽骨接力傳遞這份振動,并把振動放大22倍以上,再“運送”到內耳。內耳將振動轉化為電信號,最后通過聽覺神經傳給大腦,我們才能“聽懂”聲音。
大多數(shù)患有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患者可能因長期炎癥的反復發(fā)生導致聽骨粘連及缺失。另外,先天畸形或外傷等也可能使聽骨“損傷”,使聲音放大和傳遞的功能減弱,出現(xiàn)聽力下降,嚴重時甚至像隔著棉花聽聲音一樣模糊不清。

慢性化膿性中耳炎(右圖)
什么是聽骨鏈重建術
聽骨鏈重建術是一種通過修復或替換中耳聽骨鏈結構,恢復聲音傳導功能、改善聽力的先進的耳鼻咽喉科手術方式。當聽骨鏈因病變或損傷出現(xiàn)傳導障礙時,在手術治療過程中,清除局部病灶后,通過植入人工聽骨(如鈦合金聽骨、生物材料聽骨等)或利用自體組織(如砧骨、軟骨)重建聽骨鏈連接,恢復聲音傳導效率,提升聽力水平。

聽骨鏈重建術特點
1.精準修復,顯著提升聽力
采用顯微外科技術,精準定位病變部位,根據(jù)患者聽骨損傷程度選擇個性化重建方案,術后多數(shù)患者聽力可獲得明顯改善。
2.保留原有結構,植入材料組織相容性好,并發(fā)癥少。
盡可能保留健康耳部組織,減少對中耳正常生理功能的影響,手術風險較低。人工聽骨材料多為生物相容性優(yōu)異的醫(yī)用級材質(如鈦合金、羥基磷灰石),無排異反應,可長期穩(wěn)定存在于體內,并發(fā)癥少。
3.微創(chuàng)操作,恢復較快
手術切口小(多經耳內鏡或顯微鏡完成),創(chuàng)傷輕,術后1-2周即可出院,多數(shù)患者1-3個月聽力逐步穩(wěn)定。
手術適應人群
1.病因范圍
(1)慢性中耳炎導致聽骨鏈破壞患者。
(2)耳部外傷(如顳骨骨折)引起聽骨脫位或斷裂患者。
(3)先天性聽骨鏈發(fā)育異常患者(如鐙骨缺如)。
2.聽力要求
純音測聽顯示傳導性耳聾,氣骨導差≥20分貝(具體需結合影像學檢查評估)。
3.身體條件
無嚴重全身性疾病(如高血壓、糖尿病未控制);耳部無急性感染(需炎癥控制2周以上再手術)。
術后注意事項
1.用藥與復查
(1)術后遵醫(yī)囑使用抗生素滴耳液(如氧氟沙星滴耳液)及口服消炎藥,兩種藥物間隔10分鐘使用。
(2)術后1周、1個月、3個月定期復查聽力及術腔恢復情況,之后每年隨訪一次。
2.日常護理
(1)術后1個月內避免耳道進水,洗頭、洗澡時可用棉球輕輕堵塞外耳道口。
(2)避免用力擤鼻涕、咳嗽,防止氣壓沖擊中耳腔影響愈合。
3.生活習慣
(1)術后3個月內避免乘坐飛機、潛水,防止氣壓變化損傷重建聽骨。
(2)清淡飲食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,戒煙酒,保證充足睡眠。
4.聽力保護
遠離噪聲環(huán)境,必要時佩戴耳塞。